杭間不僅把我帶進藝術圈
最不能忘的是他讓我實現一直以來的願望 上大學 而且是以一種特別不一樣的方式 去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傢俱設計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走進大學的教室 後來就有了《我講傢俱設計》一書
本會在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 換了編輯要按他們的意思去寫 就此擱淺了 沒想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用上了 可能寫法不同也很難一下子被接受 杭間寫的 心手相傳的當代“榫接”
小傑《我教傢俱設計》序
讓教材順利地過了會審
其中杭間提到 我只能說
這是一本中國目前少見的優秀的傢俱設計教材 它既是小傑這門課的獨特的課程記錄 同時也是告訴傢俱設計的學生們
如何從傢俱的本質問題開始思考
展開解決概念材料技術功能等問題的
一本全新的教科書
小傑的書還給了設計教材寫作的一個新思路 即可以這樣寫而不是拘泥於“老套”
他的話於我是一種鼓勵
於教育是一種創新
彼此行間讓我與教育與學校結緣
其實講央美與我還不如說江黎與我
走進央美也是與江黎的一場緣分
九年前江黎邀請我
與她一起做第三屆“為坐而設計”的策展人 當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那時中國傢俱製造遍佈全球
而傢俱設計卻極其弱小 很想在中國能把設計師聚在一起 這種彙聚能帶來交流 關於靈感 關于友誼 關於壯大 更重要的是能給行業帶來機會
我倆在“為坐而設計”的策展中共同努力
還邀請了“三十把椅子”
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都喜歡做椅子 興趣相同相聚自然很輕鬆 還可以把更多的設計師聚在一起
今年已是第六屆 “為坐而設計”做的越來越有意義 六十把椅子的聚會也精彩 江黎說明年第七屆的“為坐而設計”都交給我了 當然沒問題因為江黎站在背後 我在前面多幹點體力活 雖然年已老精神仍佳 此期間也應了江黎的邀請 在央美講了一個多月的課與幾堂講座
人與人是緣與江黎的緣 讓我對學院對教育有了更多更深的瞭解 同時還認識很多人生中的良師益友如許平
那天丁金昌院長來公司聊天
談到教育
希望為教育
特別是職業教育做點什麼
很投緣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
文化創意是現在的熱門話題
經濟的發展
這是必然產物
那麼教育一定要走在前頭
否則後繼無人
我能理解丁院的思考
雖然沒有上過大學
可我喜歡讀書
有記者問到身份
我的身份永遠是學生
古人講“活到老,學到老”
讓人安安靜靜可讀書的校園一直讓人很嚮往
丁院聘我當溫州傢俱學院院長
很驚訝
用這種方式實現兒時的夢想
那是沒想到的事
驚訝之餘
又擔心能力是否能承擔
一天去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做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會的老師
與胡景初老師聊起這件事
“這是新聞
你一定要去
體系內很難改革
這樣我們可以跟上”
胡老師的話讓人有了信心
與中央美院的許平老師也聊到這個話題
沒有想到他的觀點一樣
讓人有“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感覺
這是一件對的事情
開始考慮
一個構思便逐漸形成:
教育宗旨
以中国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文化
以德国包豪斯的教学理论
以国学为教育思想
教育目标
培养
有品德
有技艺
有思想
身体健康的手艺人
教育方法
三年制
师傅带徒弟
在实际的项目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课程设计
《家具基础》
《老子》
《学院校训》
管理方法
导入“ERP”的管理方法
将校院的资源
企业的资源
设计机构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
考核方法
定期与不定期举行技术资格考试
①.设计表达技能
②.设备操作技能
③.产品制作技能
定期进行哲理基础考试
①.家具概论
②.老子哲学
③.读后杂感
定期举行气质素养考试
①.生活规律
②.行为举止
③.穿着打扮
希望有这样一个结果
向社会逾送具备设计师基础知识的手艺人
为教育事业寻找一条既传统又创新的路
打造温州家具学院的教育品牌
三年只读三本书
读《家具基础》学会动手
读《老子》学会思考
读《学院校训》学会自律
也许
这也是一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