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米蘭『坐下來』| 媒體關注“坐下來”

添加日期:2015-04-09    来源/作者:温州都市报


文章節選自《溫州都市報》

時下大地開春,浪漫之邦義大利即將在4月迎來一年一度的米蘭設計周。在這場被譽為全球傢俱業“奧林匹克”的盛會上,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全球時尚、設計品迭相登場。其中,“『坐下來』看看中國的手藝——中國當代傢俱跨界設計展”於4月14日~19日開展,作為設計周的老朋友,這是“坐下來”系列展第三年亮相米蘭。

為此策展的是溫州設計師小傑,今春,他第三次攜“中國風”來到全球時尚的聚焦地,希望在這個馬不停蹄的時代,邀請大家來坐一坐中國椅,談一談跨界共生,想一想如何在走向時尚的同時走回自然。

從禪寄意:中國風結緣義大利

又是一年春風起,很多故事便是在這樣的時節開始的,如同那樹梢的葉子,一夕盡落,一朝萌茁。小傑記得,3年前同樣是在這樣的季節,米蘭設計周邀請北京設計周到米蘭做一個展覽,向世界介紹中國的設計,北京設計周把這個任務交到了他手上。

要出什麼樣的作品才能代表中國?抑或說什麼樣的作品才能介紹中國?

其實,對於小傑而言,這樣的問題並不是第一次盤桓於腦海之中。1994年,他從澳大利亞留學回國,同年創辦澳珀家俱公司。曾親身感受過多元文化差異的他很快就找到了他的主題:坐下來。

“沒有一件傢俱會像椅子一樣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一件傢俱像椅子一樣讓人們工作輕鬆,也沒有一件傢俱像椅子一樣決定你的位子。”不選擇前行,而是退一步選擇坐下來,小傑希望通過對“坐”的思考與設計來描述中國的天南地北,以及身份各異的男女老少對日常生活的理解與心境。正是這一主題在米蘭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注,《義大利郵報》用兩個版面特別報導了這次由小傑策展,北京設計周與紅星美凱龍主辦的“‘坐下來’中國當代坐具設計展”。據《中國文化報》稱,此前在米蘭設計周的歷史上,還沒有一家中國企業或設計師獲得參展資格。

再見米蘭:看看中國人的手藝

2012年之後,“坐下來”又參加了2013年的米蘭設計周,作為延續性的系列展,2013年的落足點從上年的“看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演變為“不僅看看中國人的生活法師,還要嘗嘗中國的味道”。

2015年,經歷了等待與思考,“坐下來”再次如約而至:“不僅看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嘗嘗中國的味道,還要看看中國人的手藝”。這一次,在小傑的策劃下,紅星美凱龍與創新設計聯盟攜手榮麟、聯邦、銳馳、拉卡薩、澳珀、仁豪、九牧、久盛等中國傢俱品牌到米蘭再次“坐下來”。

對於這一次的展品甄選,小傑說,當然要體現“中國人的手藝”,並保留有地方語言。而對於澳珀的參展作品,他不講設計有多高,因為他注重描述的只是真實的生活狀態與審美角度。按中國人歷來的審美觀來看:真就是美,自然就是美,善就是美。

跨界共生是此次“坐下來”要體現的觀念,如榮麟與藝術家對話、聯邦與哲學的聯姻、拉卡薩與服裝界的牽手、仁豪的家要與旅行結合、久盛的地板可與茶有關、九牧的花灑水泡茶、銳馳乾脆把作品變成雕塑……至於一創業就在跨界的澳珀,則讓大家“穿越”到四百年前的中國。

對於如何演繹“穿越”題材,小傑說,他融入了明代傢俱元素。玫瑰椅是澳珀這次帶去的展品之一。這是中國幾百年前很經典的一把椅子,在明朝極為流行,眼下在中國文人圈內也深受喜愛。“我尊重了玫瑰椅的原創意境與外型,採用了混凝土的原理,讓鋼筋串在極細的原木圓柱中,而不是水泥。以建築金屬結構的方式讓其穩定扎實。牛皮坐墊用手工的方式被明線固定在深色的原木框中。濃郁的古典傳統中,讓金屬的腳圈與鋼絲攀線,透出極和諧的現代感。”

感念溫州:文化驕傲萌發時尚力量

小傑喜歡老子,早在十多年前就策劃過一個叫做《走向時尚就是走回自然》的展覽。“我們只是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把人文傳統與現代生活相互融合,做到天人合一。“小傑覺得,溫州除了雁蕩山、楠溪江,還一定要談談大羅山,“沒有一種石頭是用柔弱來描述的,這讓人想起老子說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許這也是大羅山石頭的獨道之處。”他自豪於溫州人的身份,他說,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為自己的文化、家園、生活感到自豪的時候,才能萌發真正的時尚力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溫州,帶給他創作的源泉,小傑也說,作為溫州人感到深深的自豪。2013年,小傑創辦新品牌“甌窯兒女”,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故鄉的感念,在他看來,符合區域文化的生活方式能帶來最好的設計,所以溫州本土的生活方式存在於每一件他的設計作品中。如去年9月北京“棲息”個展,展品甌江長桌表達著讓遠離溫州的甌窯順流回家的念想。到了今年的米蘭展,小傑將溫州層層放大到中國,甌江長桌經設計變身為長江之桌,是中國的手藝,亦有著對家鄉的念想。

米蘭展之後,小傑受邀成為第三十六屆中國(上海)國際家居博覽會設計展的策展人,這是給予溫州設計莫大的認可,不知這一回,他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這個目前世界最大的建築單體和會展綜合體的舞臺上,又會如何彙集眾人的智慧、抱負,展現家鄉與藝術之美?

報社記者:倪曲


浙ICP备05002601号